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量子物理本來就充滿著矛盾和不可思議的現象,例如「波粒二象性」和「量子糾纏」。最近,由多倫多大學的丹妮拉·安古洛(Daniela Angulo)領導的團隊發現了一個新的奇異現象:光子在穿越物質時不僅能「瞬間穿越」,甚至可能提前結束旅行,讓時間出現「負值」!這項研究於2024年9月5日發表在arXiv預印本平台上
光子與原子雲相互作用的「群延遲」現象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這項研究始於2017年,當時物理學家艾弗瑞姆·史坦柏格(Aephraim Steinberg)與他的博士生喬賽亞·辛克萊爾(Josiah Sinclair)探索了光子如何與物質互動。光子穿過介質時,會觸發「原子激發」(atomic excitation)現象:光子能量被電子吸收,電子進入激發態,再釋放能量回到基態,導致光的傳遞過程有所延遲,這就是群延遲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團隊希望測量這種時間延遲,並研究它是否與光子與原子的交互作用有關,辛克萊爾表示:「這看似簡單的問題,卻沒有專家能給出一致答案。」由於這種延遲的本質異常且難以理解,有些研究者甚至認為它對於描述光的物理性質無意義。
意想不到的實驗結果:光子提前離場?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經過三年的準備,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套設備,讓光子穿過超冷的銣原子雲,並測量原子的激發程度。實驗中他們發現兩個詭異的現象:光子毫髮無傷地通過原子雲,沒有與原子發生交互作用,但銣原子仍進入激發態;或是當光子被吸收後,他們似乎在原子回到基態前,就比預期時間更早地被釋放,好像光子提前離場一樣。
「負時間」該怎麼解釋?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團隊與澳洲葛里菲斯大學的霍華德·懷斯曼(Howard Wiseman)合作,設計一套理論框架來解釋這一現象。他們發現,光子的吸收與再釋放時間並非固定,而是呈現出一種擴散的機率範圍。光子可能瞬間穿越;也可能會提前完成穿越,由於光子是量子粒子,因此這兩種結果可能同時存在於疊加態中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史坦柏格解釋:「測量結果有時是『零加一個正值』,但有時則是『零減去一個正值』,讓激發時間看起來成為負數。」
放心,相對論還沒有出問題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這種負時間的現象看似違反常識,但它並不違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因為光子並未傳遞任何資訊超越光速的限制。這種負延遲只是一種量子層面上的現象,並不代表時間本身的流動發生了改變,辛克萊爾補充:「如果我們設計一個『量子鐘』來測量原子在激發態中的時間,有時鐘針可能會倒轉,而非前進。」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團隊計劃進一步研究這一現象,希望能重新詮釋光學中群延遲的物理意義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資料來源: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403.file-static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