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近,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了被認為「不可能存在」的分子,挑戰了有機化學中堅守近百年的布萊特規則(Bredt's Rule)。
什麼是布萊特規則?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有機分子主要由碳組成,具有特定的形狀和原子排列。其中,稱為烯烴的分子在兩個碳原子之間具有雙鍵。通常,這些原子及其附著的部分位於同一個三維平面上。偏離這種幾何結構的分子並不常見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布雷特規則是有機化學中的一項經驗法則,自1924年由朱利葉斯·布萊特(Julius Bredt)提出以來,一直被視為有機化學的基本原則。主要內容是指在橋環化合物(bridged compounds)中,橋頭原子(bridgehead atom)不應該連接雙鍵,除非環的尺寸足夠大。在小型橋環中,橋頭雙鍵會引發嚴重的角張力,導致分子不穩定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橋環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兩個或多個環,這些環共用兩個不直接相連的原子,稱為橋頭原子。常見的例子包括降冰片烷(norbornane)和金剛烷(adamantane)。這類化合物在化學結構上具有獨特性,但也因此在合成和反應性上存在挑戰。
挑戰布萊特規則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UCLA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的《科學》(Science)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,成功合成了違反布萊特規則的反布萊特烯烴(anti-Bredt olefins,簡稱ABOs)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他們利用一種名為甲矽烷基(擬)鹵化物(silyl (pseudo)halides)的化合物,透過氟化物誘導的消除反應,生成了這些不穩定的ABOs。為了捕捉這些瞬間生成的分子,研究人員引入了另一種化學物質,成功將ABOs轉化為可分離的穩定產物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左:布萊特在20世紀初的原始研究發現,以及布雷特法則的建立。本研究中合成的反布萊特烯烴(ABOs)均透過捕捉實驗驗證(右上)。透過軸向手性中間體從前體的點手性轉移至產物的點手性,提供了扭曲的[2.2.2] ABO 作為中間體的實驗證據(右下)。縮寫:Me 代表甲基;DMF 代表 N,N′-二甲基甲醯胺;ee 代表對映體過量(enantiomeric excess)。|來源:McDermott, Luca, et al.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反布萊特烯烴的結構違反了傳統的布萊特規則,具有獨特的三維形狀和反應性。這項突破為有機化學提供了新的視角,特別是在藥物研發領域,這些新型分子可能成為設計新藥的潛在骨架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UCLA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的尼爾·加格(Neil Garg)教授指出:「這項研究顯示,化學家們可以突破傳統的限制,合成出被認為不可能存在的分子,這將對藥物研發產生深遠的影響。」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他強調,這項發現提醒我們,科學規則應被視為指導原則,而非不可逾越的限制。未來,隨著更多反布萊特烯烴的合成和研究,科學家們有望在有機化學和藥物設計領域取得更多突破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87)]資料來源: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403.file-static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|